难忘的旧事 不朽的精神

发布时间: 2014-05-30      访问次数: 386

 

难忘的旧事 不朽的精神
           李玉成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转眼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已到30而立之年,已成为全国本学科排名第一的学科,我为曾经参加过建系而感到骄傲。
        回想起我们跟随韦钰老师创建生物医学工程系的情景,仍历历在目。1983年7月我刚调到电子所生物医学电子学研究室时,也是30多岁的年轻人。那时全体教职工和学生都以韦钰老师为榜样,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精神渗透到工作中。这句诗出自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是韦钰老师学习,工作的座佑铭,也是生物医学工程系的科学研究的精神体现。集中体现为:勤奋、刻苦、拼搏、求真。在这个精神的鼓舞下,生医系的师生们一直勤奋、拼搏,当时在礼东103、203、301教室改造的实验室,还有电子管厂4楼的两间实验室里,热火朝天的干科研,每天晚上都是灯火通明,一直干到12点多钟才回家和宿舍休息,就连行政工作人员也经常加班加点,帮助整理材料,打印资料或准备实验器材等。那时,使用的计算机是APPLE—11,打印机是探针扫描式的,而且是几个人公用1台,有些表格、材料都是手写,工作条件很差。但是,在大家共同团结奋斗下,1983年11月到1984年5月连续鉴定了4项科研成果,这4项成果有3项获得部省级二等奖,1项获得省三等奖、为创建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齐心合力,协同作战的合作方式,一直保持很长时间,1985至1986年每年都有2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系从创建硕士点,到拥有全国第一个“生物电子学”博士点,仅用了5年时间,1991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并连续3次被评为优秀重点学科,因为每3年才评1次,需连续3次评为省级优秀重点学科,才有资格报国家重点学科。结果在2001年终于成功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建系初期,在韦钰教授和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欧阳曦同教授及第二任直属党支部书记李乃弘教授的带领下,从只有十几个人的研究室,两年多时间就发展成拥有51人的系,获得的科研费从每年几十万元,发展到几百万元;研究生招生从挂靠四,六系,到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独立招收“生物医学工程及仪器”、“生物电子学”硕士、博士研究生;本科生从只招1个四年制班发展到再招1个七年制的双学位班;后来改为本硕连读班。“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实验室”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这都是按照韦钰老师的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加强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快优秀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做好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基本建设,争取获得国内外更多的支持,科研要勇攀科学高峰,教学要培养复合型,有交叉学科知识型的优秀人才。在国内外与著名高校同类专业交流,与南京医科大学联合办学,等等。
在国际上,引进了从法国学成回国的沈俊教授,罗立民教授,袁春伟教授等优秀人才,还申请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的科研项目,获得40多万元美元的资助,购买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仪器,如“STM”、“VAX”等就是那个时候购进的,为我们的科研水平提高,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文章就是利用这些仪器的实验数据,才发表在国际核心刊物上;由于科研水平的快速提高,在国际上学术地位迅速提高,与德、美、英、法、日、瑞士等国发达国家的著名高校、研究所建立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在国内,也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省、市、校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韦钰博士刚从德国学成回国时,周恩来总理的夫人邓颖超同志曾写信当时的国家科委主任方毅同志和国家教委领导,叫他们关心和支持韦钰博士学成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国家教委、国家科委、组织部、人事部、宣传部等6部委都对韦钰博士的事迹进行大力宣传。南京工学院老院长钱钟韩学部委员,党委书记刘忠德同志等领导都給予我们建系以大力支持,从人力、物力上尽量满足建系时的需要。
        在原电子研究所三楼的屏蔽室里有一张又宽又大的办公桌,是当时南京工学院党委组织部长,老红军黄海宽同志赠给韦钰老师的,1983年初,黄部长听说学成回国的韦钰博士连基本的办公桌都没有,就主动把自己用过多年的办公桌赠送给韦钰博士,并希望她安心在教学科研中干出一番成绩,为振兴中华作出贡献。这张桌子后来既是办公桌又是实验台,因为它尺寸比较大,还做过大型贵重仪器的仪器桌。这样的事例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1985年起韦钰教授担任南京工学院副院长、院长,1988年学校复更名东南大学,她担任校长后,已没有太多的时间管理系里的工作。她只担任“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实验室”主任。她亲自任命从法国学成回国的沈俊教授为系主任,沈俊教授是国际IEEE计算机协会委员,首届傅京孙金奖获得者,法国波尔多大学的终身教授。在他的领导下,分子电子学实验室建成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图像处理学科也得到快速发展,系里的学术地位得到大大提高。因为沈老师出国,有一段时间是袁春伟教授代理了半年多系主任工作。后来,甘强教授,罗立民教授担任了第三届、第四届系主任,使生物医学工程系不断健康发展,特别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获得6个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
        我在生物科学与工程系工作了将近18个年头,2000年底调到无线电系工作,因为当时我们生医系的“211工程”项目是挂在无线电系下面的子项目,所以在教育部专家组来验收时,我协助项目负责人尤肖虎教授整理了无线电系、生医系、电子系、物理系、化工系等六个单位的验收报告,最终评为优秀。
        目前东南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一,这是在优秀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是学院领导和全体教职工和学生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衷心祝愿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在科研成果中能获国家大奖,在教学上取得更多的成绩。不忘掉建系初期的“勤奋、刻苦、拼搏、求真”的革命精神,使之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