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并购看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 2014-05-04      访问次数: 354

 

 

透过并购看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96级校友:钟要齐

前迈瑞战略发展部副总裁

现麦科田医疗联合创始人

 

引子:接到洪书记关于院庆30周年的约稿要求,希望我结合自身经验谈谈“医疗产业发展和产业并购”的话题。这个题目对我而言太大,大大超过了我的能力所能阐述清楚的范围。所以我把题目稍微改了一下,希望结合我在迈瑞做并购整合的经验,谈谈对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一些看法和体会。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师长和校友们多拍砖,希望不会误导校友们,尤其是年轻的校友们。

 

毋容置疑,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各行各业都获得了巨大发展机会,医疗器械也不落后。据统计,我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由2001年的179亿元增长到20132150亿元,增长超过10倍。在全球,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消费比例约为10.7,发达国家能够达到11.02,且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占据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并有扩大之势。而我国药品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比例约为10.21,可以预计,在未来十年、甚至二三十年时间里,医疗器械将是一个不断扩容的大市场,具有足够的成长性和市场爆发力。

 

按照迈瑞医疗创始人之一的徐航董事长所言,“无论是谁做企业,在这个时间段,都能成功”。这话既对又不对。整体而言,是对的。而就个体而言,也会千差万别。比如迈瑞,抓住了机会,迅速发展及国际化,在世界医疗器械产业中赢得一席之位。而大部分企业,仍然在低水平上挣扎,即使不断成长,但仍小、散、乱,且仅限于在中国本土市场。这是为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医疗器械门类众多,且各门类之间交集很少;

以迈瑞为例:公司有四大产品线,生命信息支持、体外诊断、超声诊断和大影像设备等。这四大产线的人员,无论是研发、生产还是营销,基本上都是独立的,可以共用的很少,除了少部分通用技术,如电源设计、工业设计等。面对的科室也很不一样,因此营销队伍专业背景也必须不一样。医疗企业在某一细分上做成功了,却很难迅速在其他细分上复制这样的成功。技术上,为了向高端进军,需要引进人才;而横向拓展时,引进人才已经满足不了要求了,所以并购成为重要选项。

2、医疗器械关乎人的生命,政府监管太严厉;

医疗器械按照分类管理办法,除了一类产品属于备案制外,其余产品都需要到省局或国家局注册。对生产和经营企业,实行许可证审批制度。所以,新创立的医疗器械企业,从注册公司开始,到产品获得审批允许上市,周期一般都在3-5年之间。这大大延缓了投资回报期,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投资公司不愿意投资医疗器械的原因。最近形势有些变化,鉴于在其他行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而医疗器械利润相对比较好的情况下,进入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公司开始增多。

3、医疗器械属于交叉学科,配套要求高;

我们生医系创立的初衷就是针对医疗器械属于交叉学科的特点,要培养复合型的人才。这个非常好,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医疗器械发展水平高,生医专业的人才很抢手,就业及待遇都排前列。当然除了人才外,相关的配套也很重要。为什么医疗器械的高地是美国和德国?因为他们整合资源能力强,配套的东西都比较齐全。医疗器械企业如果什么都自己做的话,在规模小的时候无疑是自找死路。所以必须依靠配套的支持,比如工业设计,模具设计,电路板、钣金和机械加工等等。中国在机械加工方面能力还很弱,所以医疗器械中设计机械的部分产品容易出很多问题。而电子方面中国已经比较强,所以纯电子的医疗器械产品中国人可以做的相对比较好。

4、医疗器械比其他行业更需要创新;

发达国家医疗器械公司有两种生存和发展模式,一是做品牌的大公司,做百年老店,如强生、通用、西门子和飞利浦等;二是做创新产品的小公司,产品出来后等着被大公司收购。所以在欧美中型医疗器械公司很难生存,也很少这样的公司。而在中国,在医疗器械界,创新基本没有,都是抄袭、山寨为主,即使是领头羊的迈瑞,也很难不这么做。迈瑞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要走高端,抄袭的代价和壁垒越来越高,所以通过收购来做是个好办法。

 

那么,中国医疗器械的产业何以改变小、散、乱的局面呢?在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之前,我们再来看看整个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格局:“外企独领风骚,民企苦苦跟随,国企不成气候”。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产业在中国那么不受政府重视的了,从央企和国企在这里的分量就可见一斑了。最近华润集团董事长被调查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而华润退出医疗器械市场的新闻则关注的人不多。一方面是政府不重视,另一方面却说明这一块是市场化做得最好的一个产业,政府的干预最少。而我个人也认为,这个产业因为这样会更有发展前途。要改变小、散、乱的局面,绝对不能光靠政府的扶持政策和产业支持政策,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医疗器械企业提升自身能力;

抄袭、模仿为主不是坏事,有了经验之后再行创新,也是一条可以走的道路。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自身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应该投入更多资源去提升自身能力,管理上的,研发技术上的,质量管控上的,以及市场营销等等。提升自身能力的办法很多,给跨国企业做贴牌是不错的选择。

2、医疗器械上市企业加强并购整合;

希望更多企业向迈瑞学习,并购更多国内好企业,强强联合,才能与强手竞争。而迈瑞自身,也需要更多关注被收购企业的价值,更多收购细分行业龙头企业,而不是把重点放在性价比上。威高、鱼跃、理邦等上市企业已经开始在并购层面的动作,只是步伐还需要更快更大一些。

3、生医学院加大产学研力度;

咱们生医学院今年适逢30周年院庆,咱们学院的发展也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是继续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独领风骚,还是利用已经拥有的科研优势,加上已经培养的大量产业界的精英,抓住产业发展的大机遇,联合在成果转化方面发挥威力?这个话题值得所有学院领导、老师和校友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