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111851袁戟

发布时间: 2014-03-13      访问次数: 170

 

我的大学—纪念东南大学生医系建系30周年(原创)

111851袁戟

     

       还记得早晨广播里那个节奏欢快催人起床的音乐吗?还记得熄灯后卧谈会的热烈讨论吗?还记得中国男子足球队输球后砸瓶子,敲脸盆,点被子的情景吗?还有胜利在新街口,曙光在鼓楼”......

 

       大学毕业一晃25年了,而在大学期间的很多事情,历历在目。听说马上我们系要庆祝成立30周年,在此大喜日子将近的时候,思绪回到了二十几年前。 
 
 

       我知道南京工学院,是在很小的时候,因为我家亲戚有好几位都是南工毕业的。而我真正接触南工,是在高中期间,我忘了是83还是84年的夏令营,我们学校组织去了南京,参观了两个大学(还有南大)。尤其南京工学院对我印象特深,老师介绍说,这是中大的校址,继承了中大的衣钵。那六朝松,体育馆,绿色大顶的礼堂,古老的图书馆,还有中大院等等,让人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而在古老建筑内所蕴藏的,却是当时最先进的苹果IIIBM等电脑,以及各种最先进的设备,包括了据说当时少数教委直属学校才有的大型中央计算机,让人不明觉厉!更因为中国第一位留学电子学女博士的光环,让我立志要考取南工。

 

       所以尽管到了高三,有各种诱惑,包括好多其他学校的保送,推荐等名额,我还是最终选择了南工的生物医学系。

 

       其实,真是到了学校才知道,我们居然是生医系第一批本科生,而且韦钰老师居然是我们的系主任,更而且,她是我们系的创建者!

 

       我记得非常清楚是报到后第一天韦老师对我们的讲话。其中一句话至今常常会在与人交谈中说起,那就是韦老师说,我的学生,到大学里来,不仅仅是学学问,而是学习如何做学问!因此,我的学生,毕业后没有专业对口与不对口的说法,任何一位毕业生,无论到什么单位,3年之后都必须是该行业,该单位的专家。这句话,毕业25年,仍然牢记在心。而这也是我自己一直遵循的学习之道。并为之不断努力。

 

       我们班级女生特别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班总共30人,其中14位是女生。虽然到了3年级,来了少年班的5位男生,但是女生的比例在理工类大专院校,还是属于出奇高的。也因此,最后有两对同班同学成功为夫妻,这是后话。正因为如此,我班文艺活动上一直是积极的。记得入学没多久,就全班上阵,代表系里参加了一二九汇演,到南京市大会堂参加演出。第一次在全校亮相。让大家认识了“生医系”。我们班还有两位美女被学校的“大学生艺术团”相中,实在是机会难得。

 

       我们班高考录取分数高,能力强,所以人才济济。 除了我本人第一届糊里糊涂当了一年班长,后来继任的三位班长都品学兼优,毕业以后也是事业辉煌。其中还有一位在大学期间就入了党,成了我班第一位学生党员。

 

       而我们班的学习就更不用说了,全班入学成绩,在当年全江苏省,是高考入学平均分数最高的班级,没有之一(貌似我们排名第一,南大生化排名第二,而且我们班有约一半是保送的)!这四年中,各方面出类拔萃的人才也层出不穷。尤其记得有一位我们宿舍的童鞋,好像考试全国统一六级英文考试,忘了戴耳机,他要回去拿或者让老师提供,老师说时间来不及了,不能回去拿,也不提供,该同学强调:如果不给我考,南工就会少一位六级通过的学生。老师惊愕而不得不让步,当然,该同学也真的顺利通过了六级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并未食言。当然,让我最敬佩的是来自湖南的童鞋,他居然能够六级考试95分以上,我们英语老师教学,还常常“请教”该童鞋,我把他常视为“天人”,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学霸”。而事实上,我们班的“学霸”真的太多。因此实在无法一一列举了。一想此事,我便常常为之汗颜。

 

       人才济济,不光是在学习上, 文艺上。其实在各方面我们班级都有“顶尖”人才。我们班有第一个在学校开设咖啡馆的,有开设舞训班的,卖贺年卡的等商业先行者,也有交谊舞高手,业余围棋高手,桥牌高手,绘画高手,吉他弹唱高手等等。至今还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回想当年,我们的业余生活是多么的充满诗情画意。 记得当时,最流行的集体舞是《跟着感觉走》,最流行的交谊舞叫“小拉”,而伴奏的曲子,通常是节奏感超强的韩宝仪,高胜美的歌曲。演讲厅门口等舞会入场券的人头攒动。吉他弹唱则通常是齐秦的歌曲。以及张蔷那高亢的嗓音。对了,还有迪斯科《跳动72》。

 

       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值得记忆的,比如记得金工实习的时候,我们夜游紫金山。毕业实习的时候,住在了北京的地下室。军训时的挥汗如雨。刚上生理解剖课的惊诧......

 

       四年,一晃就过去了。毕业来临了,学校在此期间,由南京工学院改成了东南大学,校长由管致中,变成了韦钰;我们从懵懂少年,变成了大学毕业生。

 

       毕业那一年夏天,我们经历了很多。毕业宴会设在了我们学校学生常常有闲钱时打牙祭的,离我们学校不远的而且价廉物美的“四川酒家”。从那以后,各奔东西。有出国留学,有回到原籍,有留在南京,去到深圳,有继续读研,或者毕业数年后重新回来考研等等。还有经过了多年的工作后,重新选择出国生活的。等等等等。

 

       但是,深厚的童鞋情丝仍然牵挂着我们的心。所以常常一有号召,总能很快纠结起一帮人马。我亲身经历的有那么几次比较大型的聚会(超过10人吧)。

 

       第一次是在南京,我记得我参加了“筹备”会议,但是最终的会议时,我不巧回到了加拿大。第二次是在苏州。第三次也是在南京,那次专门回到了学校,那年还正好sars还是禽流感刚过,有幸再次见到了韦校长以及好多位我们原来的老师。大家真的很高兴。特别是韦校长,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当时好像韦校长周围的人不让她“冒险”来南京,她坚持要来看我们,她的第一届本科生。并且风趣地说,“流感不传染老人”。舔犊之心溢于言表。

 

       当然,还有几次较大的聚会,比如2002年的东大100周年纪念聚会,2004年底的圣诞聚会等等,由于我在加拿大而可惜未能参加。小聚会更多,我在苏州见到过潘同学,夏同学,顾同学,去北京见到过涂童鞋,常州见过袁同学。南京当然更不在话下。我自己记忆最深的是去深圳,黄同学夫妇为我还与边防人员发生了冲突,真是不好意思了。那次见到了黄同学夫妇,何同学夫妇以及潘同学。

 

       到了北美,我们几位也见了好几次,包括有我,何同学,马同学,和姚同学。

 

       现在,特别是有了QQ,微信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以后,联系就更方便了。童鞋之间,不管大家身在何处,都“只有时差,没有距离”了。

 

      很快,马上要庆祝建系30周年了,童鞋们将再回到学校,又能看到《致青春》的许多场景。其实,我们的最美好的青春,不就是在那儿度过的么?

 

       非常遗憾的是我女儿6/2高中毕业典礼,所以6/1必须赶回加拿大,因此无法参加30周年盛典。只能写此文章,聊表思念学校,老师,童鞋的心意。以致我们曾经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