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南医大合作办学十周年成果汇编】之八 深化改革 促进双学位教学发展

发布时间: 2014-04-21      访问次数: 118

 

 

深化改革  促进双学位教学发展

屠聿修

南京医科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电子部十四所

    南京医科大学与东南大学联合办学,设置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已经十年了。学生经过7(4+3)的学习,取得工学士和医学学士两个学位,为社会提供了一大批学有所长的专业人才,促进医学和电子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为医学和电子工程的腾飞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本文就此专业的设置提些看法供参考。

    一、本专业设置是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具体措施

    邓小平同志在其教育思想理论中提出了教育要“三个面向”的原则,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设立生物医学工程双学位专业正是在此指导思想下的具体措施。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要实现现代化、要走向世界、要面向未来就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强化应用技术和高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集中力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和关键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双学位学习体制的设置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在取得工学土和医学学士后能综合运用两门学科的知识,以理工知识为基础,研究和发展医学诊治方法或结合医学知识研制新的医疗电子设备,适应21世纪的发展需要。双学位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毕业生能灵活运用掌握的先进电子技术,做到一般医生难以完成的工作,在医学中运用电子学中的最新技术成果,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使我们的医疗水平迅速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胜任新形势下的新任务。

    二、填补了我国教育体系中这一类边缘科学的空白

    设置生物医学工程双学位专业是教育系统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的结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这一专业的设立填  补了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空白。在我国传统教育体制中,一名学生一般在完成一个专业的学习后,很难再在另一个领域中获得更进一步的高等教育,这就使我们的学生中很难出现既专又博的全能性人才。生物医学工程双学位专业的设立改变丁这一面貌,是不同学科间创新、竞争、合作的产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跨学科、跨专业学习两门专业知识,掌握在传统教育体制下难以学到的新知识。生物医学工程双学位学习的成功也为其他学科提供有益的经验,我们希望今后还可以在其他边缘学科开展新的双学位学习。

    三、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所需的高级人才

    现代社会不仅需要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还需要具有综合科学能掌握各类先进医疗手段的高级医务人才;不仅需要精通电子学的工程师,还需要具有综合科学知识并能将电子学中的最新成果转化到各类应用的高级电子技术人才。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医生必须先读完3年的理科,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后,才能继续攻读医学专业。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达到分子水平,医生在诊病、科研等方面需要使用、操作各种复杂先进的仪器设备。社会对高级医务人才的需求不仅表现在能迅速准确诊治病情,并且还要能就目前的医学诊治方法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或能协助专业厂家研制新的医疗电子设备。现代电子学的飞速发展,亦将电子技术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如何应用已有成果研制新的医疗设备,赶超国外最高水平,也成为一个较为紧切的课题。双学位制的实施正是培养了一大批既懂医又懂工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将工、医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解决目前的医疗电子方面的欠缺,为医院、卫生单位、企业、科研单位输送了大批学有所长的人才。

    下面就目前双学位教学谈两点意见。

    一、课程设置方面

    目前课程设置上我们认为还存在一些弊端。现在学习是前四年学习与后三年学习分得非常清楚,前四年学工,后三年学医,可否考虑将这七年的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七年连续学习。我们知道,正规医科大学本科学习一般学制为五年,三年只是医学大专的水平,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另外在学生完成四年的工科学业后,连续三年不接触工科课程,学生将会遗忘大部分工科课程,这对学生毕业后迅速进入有效的工作状态不利。因此,可否考虑将两个专业结合起来学习,也就是将医学和工科学习同时贯穿整个七年的学习,这样做可能更为有利。

    二、导师选择方面

    工、医双学位是一新生事物,以前在我国从未有过,相应也就缺乏这类导师。目前的导师一般或医学专家,或为电子学教授,由于各自职业的关系,他们在思想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手段上都存在有较大的差异,并在授课时产生脱节现象,学生在学习时需要自己将这两门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这对于一个缺乏社会实践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导师的问题是本专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此我们建议是否可以跨出东南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的范围,到社会上去招聘这一类的优秀导师,以便能更好地发展双学位的学习,让学生能学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