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南医大合作办学十周年成果汇编】之四 加速生命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

发布时间: 2014-04-21      访问次数: 63

 

 

加速生命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

张来喜      黄开明  钟慧平

东南大学

祁慧兰    马美华

南京医科大学

    在近半个世纪中成长起来的生命科学技术,已经成为自然界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因为它与人类生存、人民的健康、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必将成为下一世纪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学科之一。

    生命科学技术同样对我国人民的生活、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作用,我国平均人口占有土地不到世界平均量的1/4。由于工业迅速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兴起,各种工业带来的负面效应.不断扩大工业的“三废”污染、土地沙漠化、盐碱化、给人类生命带来的各种灾害,有的是一代二代,有的甚至几代人都难以治愈的疾病和疑难杂症、各种遗传病等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有限的生存条件,从临床医学角度来看,人类生命未来面临着免疫系统疾病、遗传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以及某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以及艾兹病毒的威胁,其中许多发病率持续升高,一些地区寄生虫病还没有得到解决。12亿人口的中国,每年还要增加l千多万,由于遗传病患者先天性致残和智力发育不全者有几千万。人口数量与质量问题,从根本上来讲是生命科学技术问题,所以这些疾病,都必须建立在依靠新建立的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的理论研究,根治途径也都将依靠生命科学技术发展来解决。特别是生命科学技术与其它学科技术互相融合、交叉、不仅能解决自然界许多重大理论问题,而且在高层次上开辟了新的技术领域,如现代科学医疗仪器、设备、计算机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智能医疗设备、医学成像技术、医学图像处理技术、CT、核磁共振、碎石机、伽码刀、彩色超声、激光手术刀、材料科学、“生物导弹”、基因工程、医学图象传输等等先进医疗科学手段,这些都是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结果。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它给人类生命带来无可估量的科学价值,大大推动了人类生命科学事业发展的进度,为证实传统医学凭经验诊断疾病,提供了许多科学依据和现代化科学手段。

    生命科学与科技人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各种高科技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不断推动生命科学向现代化、科学化进程。而未来的科学技术的竞争,说到底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竞争,为了解决和缩短现代科学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进程,提高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东南大学与南京医科大学着眼于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经国家教委批准联合创办了全国唯一的七年制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医学第二学士学位班。这种新型工医结合复合型科技人才,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第二学士学位班学生,而是采用七年一贯制,工医两大学科互相交叉、互相渗透。前后略分两大阶段;前后贯通,中期筛选,严格把关。

    为了培养工医兼长的复合型高级科技人才,东南大学与南京医科大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迄今已招收九届学生,已经有三届毕业生走上教学、科研、临床和科技开发等工作岗位,他们以工程方面的知识技能为背景,带着新的思路,从事临床和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有的以临床和医学方面的功底为后盾,创造性地从事医疗仪器设备的研制和开发,或者从事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这种复合型科技人才一问世,纷纷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和好评。

    由于工医结合复合型科技人才的知识结构独特优势,即现代医学工程技术和临床医学科学基础知识相结合,互为后盾,交叉融合,充分发挥跨学科的优势,打破了长期以来隔行如隔山的敝端,从而大大缩短了先进科学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时空间距;同时由于复合型科技人才知识结构的独特优势,他们又可以把临床医学实际需要解决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要求,及时地反馈到工程设计研究部门,起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由于复合型科技人才的知识结构独特优势,有力推动医学工程技术与临床医学两个跨度极大的学科之间的交叉与发展,实践证明,培养工医结合复合型科技人才,对发展生命科学事业,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复合型科技人才与社会需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社会需求的科技人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需求各种类型科技人才越来越多,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和特种科技人才,有着越来越强烈的紧迫感。作为社会主义的综合大学,培养人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培养社会需求的高层次的科技人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高等院校办学的方向和生命力。从目前东南大学与南京医科大学联合培养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复合型科技人才分配情况来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复合型科技人才毕业生一问世,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许多用人单位,为了广招贤才亲自振人到学校联系,希望能早日聘用到这类复合型科技人才。在已经毕业的学生中有43%的学生毕业后,从事临床医学和医院管理研究工作,这部分毕业生,凭借他们在校期间,扎实的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和雄厚的医学工程基础知识互为后盾,把国内外最先进的医疗设备、高科技、新材料、新思维、新思路引入到临床应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医院计算机联网,从事临床工作,大大提高医学科技研究和医院管理水平。

    33%的毕业生从事医学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由于他们掌握临床医学和医学工程两大学科的科学技术,在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中,充分发挥互为背景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样可带着新的思维、新的技术、新的手段,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综合思维后产生的新技术,有着单一学科科技人才无可比拟的创新优势。他们可根据临床医学实际需要,研究开发新的科技成果,这样大大缩短历来科学技术与临床实际应用的时间。

    20%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相关的工作,他们利用工  医结合多学科基础知识,互为后盾优势,根据教学、研究的需要,促进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他们可综合工医两大学科的优势,带着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手段,从事教学和科研,从而大大缩短了理论研究到生产实践,从研究到应用的周期,他们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的一支特殊人才队伍。

 

    复合型科技人才培养方式

    复合型科技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与许多学科有关的,培养工医复合型科技人才,是生命科学工程中重要的科学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更要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超前意识,如果按步就班,照原有的教学体制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因此,东南大学与南京医科大学,两校从培养新型科技人才的战略高度,决定走高校联合培养的道路,充分发挥高校各自教学优势,联合培养工医复合型科技人才。两校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学制七年。

  大体分为两大阶段;前四年为第一阶段,在第一阶段中,学生以完成工学学士学位为主,穿插部分医学课程和复盖医学阶段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化学、外语、政治、体育、计算机语言、基础文化知识课以及作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电路基础、电路分析、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信号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医学成像原理与技术、综合性课程有普通生物学、工程生理学、生物电子学、生物化学与化学材料、生物传感器、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学等,在第一阶段中,为了使学生了解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提前选修临床医学前期基础课,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医用化学,在实践环节方面,除安排与教学课程相关的实验课外,还包括两个工程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认识实习两周,生产实习(医疗器械厂、所),在前四年第一阶段中,为了保证学生在两大学科方面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总学时数保证在26002800学时,特别是复盖工医两

  大基础理论知识,学时数为16001700学时,为了保证学习质量,两校基础理论教学选派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授课,开设专题报告,开拓学生视野,并创造条件,将最好的教学、科研、设备,对学生开放,创造最佳学习、科学研究条件。

    在第二阶段后来三年中,以临床医学专业基础知识为主,除提前修读基础理论课外,进入第二学位阶段,修读完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核医学、寄生虫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课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放射科学、康复医学、神经精神病学、医学英语等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数不低于2000学时数,并有一年临床实习时间。

    临床实习期间,为培养复合型科技人才,南京医科大学和一附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精心安排,选派有临床经验的专家传授临床诊断理论和实践经验,安排最先进的医疗仪器和设备,选择典型的病例,进行临床医疗诊断,召开临床诊断分析研  讨会,并在主任医生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上台值班问诊,最后进行系统、严格的技能操作考核,完全按照临床医学实习生的标准。为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创造最佳实习条件。

    综上所述,学生通过工程技术和临床医学两大阶段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及工程实习和设计的锻炼,保证学生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严格的医疗制度管理下,在专家和教授们的具体指导下,真正将所学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以锻炼成长为工医复合型科技人才。

    培养复合型科技人才的目标是明确的,就是要通过两校的联合办学,培养出来的人才能以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知识技能为后盾,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并带着新的思路,从事临床及医院科研管理高层次水平上的工作,也可以以医学方面的知识为功底,从事工程技术领域里临床的医疗仪器设备软硬件的研制和开发,以及从事与工程技术、临床医学相关的教学工作,同样是发展生命科学事业不可缺少的科学人才。

 

    精心选才与优化培养

    为了培养工医复合型科技人才,东南大学与南京医科大学从招收学生、到培养成才,以及用人单位对工医复合型人才的使用需求,返馈信息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分析和提高。

    精心选才是办好复合型科技人才培养的基础。自1988年以来,经国家教委批准,东南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联合招生、培养的生源,目标是明确的。首先是选择有志向,对专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些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并且都是在全国高考中名列前茅的优秀考生,其中有不少学生是在各省前五十名优秀考生中选拔进来的,由于学生入校前基础好,对生命科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进校后经过学校严格的政治、业务、理论与实践的培养,使他们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政治方面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每一个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懂得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明确学习目的和奋斗目标。在两校联合培养的学生中有30%的学生已经成为党员,良好的政治思想基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由于大家目的明确,勤奋好学,在连续九届的学生中学习成绩优秀率达到80%。在国家四级外语考试中通过率达到100%,最好的班级国家六级外语通过率达到90%,不少同学学年总平成绩在90分以上。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视野,我们组织专家教授开展科技讲座,跟踪世界科技水平创造条件,为学生创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条件,提前进入实验室,接触、了解、承担部分科研任务,增强跨学科知识,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有不少同学在科技竞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还有不少同学在校内外竞赛中,获得如国际数模竞赛一等奖和校内科技竞赛奖。部分同学在校期间,由于参加科研活动,已经在国际、国内的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受到不少专家教授的好评。生命科学是下世纪八大高科技之首,这是世界公认的科学理论和预测,而培养生命科学的人才是重中之重。这些未来的生命科学工医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正在茁壮成长,初露峰芒。优化培养是培养复合型科技人才的关键,由于工医两大学科跨度极大,无论是在招生、教学、管理、毕业分配,都无先例可寻,因此两校有关部门在同一目标下,进行统筹安排,互相协调,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教学计划的安排,为了克服两校地理位置的不在一起,必须协调好授课时间,做到工程与医学授课时间、地点不冲突,课程设置不重复,注意基础理论的复盖面。为了使工医两大学科知识的衔接,在图书资料给学生提供极大的方便,使他们在学习工程技术课程时可借阅医学科学文献资料,同时,在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时,同样可借阅工程方面的书籍和资料。总之,为了培养复合型科技人才,从管理上、制度上创造条件,优化培养工作。

 

    坚持改革创新  培养新型人才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己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必须在科技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

    社会主义高水平理工大学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是通过培养高级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这两方面的任务来实现的,作为国家重点理工科大学,要有培养世界第一流的人才,就必须具有战略眼光、经济头脑、系统的观点和科学手段,既要培养专才,又要培养通才,要有作眼于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东南大学与南京医科大学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正是坚持改革创新、培养新型人才的结果。这种培养人才的模式、指导思想是探索教学改革的结果,它有力的改变丁原来工医两大学科的人才知识结构、人才结构、学力结构。同时,提高了学生综合学科优势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单一学科人才无可比拟的优势。他打破了科技界不同学科之间的森严壁垒,改变了隔行如隔山的状况。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交叉学科建设,提倡多学科的协同作战,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融合是培养新型科技人才、更新科学研究人才队伍,促进学科建设新的办学思路和有效途径。

    坚持改革创新、培养新型人才也是当今激烈竞争中办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大特色,同时也应该作为我们建设在国际上有影响、国内第一流社会主义理工大学的战略指导思想。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人民健康,各种医疗仪器设备制作、研究、开发等整体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更要充分发挥和依靠现有社会主义制度和集体力量,培养和创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人才和现代科学技术,尽快尽好地做到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宏伟目标。实践证明,只要联合双方,发挥各自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优势,充分发挥现有高校人力、物力、财力的条件,注意互相协调、互相配合,扬长补短,就一定会形成交叉学科办学的特色,在国际国内高校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摆脱科技落后的局面,掌握自己科学技术发展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