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南医大合作办学十周年成果汇编】之三 认真制订教学计划 培养工医兼长的复合型人才

发布时间: 2014-04-21      访问次数: 67

 

 

认真制订教学计划 培养工医兼长的复合型人才

李玉成  鲍旭东  钟慧平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与南京医科大学联合创办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双学位班,自1988年招生以来,已毕业了三届学生。据毕业后工作的学生反馈信息表明,国家科研单位、大型医院、高校和大型企业(公司)都特别欢迎这种既懂工又懂医,既有良好的外语、计算机操作管理与设计技能,又有较强的医学基础知识和训练有素的医学诊断和治疗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每年许多单位登门和来函要毕业生的比例约l0:1(1个毕业生有10个单位需求),特别是在国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本专业毕业生来信对这种办学模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教学意识和水平已与国际接轨,并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为培养好这种复合型人才,认真制定好教学计划方案特作如下探讨。

    一、认真研讨制订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

    据了解全国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各类高等院校约有26所,只有东南大学与南京医科大学的七年制工医兼长的双学位班是唯一经国家教委批准创办的。两校为探索办好这种新的办学模式经常进行交流、协商、互相促进,针对课程安排和培养管理方面,已从初期的不适应逐步建立了稳定而建全的管理和培养体系。在办学初期借鉴了国内外同类专业的经验,由顾本立教授、吕玉琦教授遵照韦钰教授的办学思路,会同南京医科大学徐国勋研究员一起制定了初步的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经过几次卓有成效的修改,现已有了自己的特色。全国已有十多所大学前来吸取经验。在教学改革方面,听取已毕业的学生反馈意见,特邀请有关医院、企业专家为顾问。如聘请江苏省人民医院一附院陈玉心教授、南京医科大学二附院朱泰来教授、南京军区总医院姜宗义主任医师、电子部第十四研究所谢世兴总工程师等为特邀顾问,请他们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设置安排,提出教改意见,每两年调整一次教学计划,增加新的教学内容。为提高学生对医学仪器的性能、操作技能以及仪器的内部结构的认识和操作的能力,特与国内一些大医院,如上海长征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南京第一医疗器械厂、无锡721厂等建立了长期的联合办学的关系,是学生实习挂靠单位,使学生有机会直接接触新型大型医疗仪器。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这两门实践环节课程,分别安排在两个短学期进行,聘请医院的专家给学生讲授新型医学仪器的性能、特征、结构、操作,让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增长他们的实践经验,在培养过程中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二、以坚实的基础拓宽工医结合新途径

    为了使这种复合型人材适合2l世纪科技发展的需要,在本科阶段必须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素质基础,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在教学计划中强调加强数理化基本理论知识,如:1.数学方面课程有:高等数学或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概率统计等。2.物理学方面在修完280课时的大学物理课后,专业基础理论课有128课时的“波动理论”(包括光声、射线),这是我校独特的一门专业基础主干课。3.化学方面开设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与生化材料、分析化学与医用化学等。4.两种工具课(英语、计算机)。一是十分重视外语教学,有256个必修课时分在四个学期开出,还有短学期两次强化训练,英语实践、科技翻译、专业外语,有两门专业课用英文原版教材。各届学生全部通过国家四级英语考试,优秀率在56%,六级英语通过率也达6070%。二是计算机四年不断线从基本原理、程序语言、基本算法到逻辑设计及电路硬件设计,共有课时320个,上机操作训练180个学时,使学生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设计能力。有95%学生通过省计算机等级考试。5.专业课程设四条课组:①电子线路、数字电路逻辑设计、大型综合电子线路实验。②信号与线性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象处理、医学成象系统。⑧普通生物学、工程电生理学、生物电子学、生物化学与生物材料、生物传感器、生物仿真与建模。④系统的医学方面的课插入前四年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后续课程按临床医学专业的要求所设课程进行教学。如主干课有:内科学、外科学、药理学、生理学、微生物学、诊断学、病理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放射科学、核医学、神经病学、医学英语等必修课约2100个课时,再经过10个月的临床门诊实习,在严格的医疗制度下,在有长期教学和医疗经验的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的指导下,使他们成长为既懂工程又懂医学的复合型人才。有了这些严密的教学、培养方案和组织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适合21世纪科技发展的需要的优秀

人才。

    三、为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

    在未来世纪两大主导学科一一生命科学和电子信息科学的交叉和渗透中,这种工医兼长的复合型人才是综合应用电子信息科学和工程技术理论及方法,深入研究生物系统,尤其是人体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解决生物医学中的难题,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攻克医学上的顽症,揭示人体奥秘,揭示生命演化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现象,探索新的科学领域,这种多学科交叉,需要工程和医学知识结合并溶汇贯通。一方面从生物信息检测、生物医学信息处理,到生物系统与物质场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借鉴生物系统的特异功能与结构分析,将其成果应用并推动电子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运用信息科学的最新技术解决医学中的问题,如近年迅速发展的各类CTMRIPET,医学影象可视化

系统、各类专家系统、临床诊断系统、数据管理系统、病理药理系统、各类监护系统、治疗会诊系统,已形成网络化。还有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等,层出不穷的现代化医学新方法与工程技术有直接关系。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将需要大量的工程和医学知识兼长的科学技术人才,为本学科专业办学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从办学近十年的经验中体会到,在培养这类复合型人才中,既要坚持标准、打通环节、强化特色,又要发展优势、突出交叉结合点,全面考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2l世纪的医学科技发展作出国家重点大学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