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忠照博士学术报告

发布者:李冬梅发布时间:2018-09-26浏览次数:3720

报告题目:梗和脑梗预防:从活体影像,组织微观病理特征到力学分析

报告人介绍:

滕忠照博士目前是英国剑桥大学放射系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方向负责人。他于1994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并于1998年和2003年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专业是流体力学);他还于2014年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专业是放射学)。滕博士于2003年在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在美国伍斯特工学院作研究助理教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09年加入剑桥大学。他的研究集中在粥样斑块和动脉瘤的影像技术研发和血液动力学分析,目前指导5位博士生,已经发表学术论文99篇,多次应邀在学术会议上做专题报告,在欧洲,北美和中国等研究机构做学术交流。

报告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导致心梗和脑梗的主要原因,是单因素致死和致残的最主要病因。目前,临床上主要根据狭窄度是否超过70%进行风险评估,该评估标准具有巨大的局限性。例如,对于狭窄度超过70%的有症状病人,需要对8个病人动手术才能在5年内预防一个中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粥样斑块的易损程度与其形态、内部结构和病理特征等更为相关。这些特征能够被最新研发的无创或微创影像技术很好地显示出来。另外一方面,在生理状态下,斑块受到来自脉动血压的作用力。如果这种作用力超过斑块的材料强度,破裂就很可能会发生。因此,与狭窄度相比,结合活体影像和受力分析更能准确地评价斑块的稳定性,从而使心梗和脑梗预防成为可能。

作为一种纤维编织的材料,血管的力学行为与其纤维的排列有紧密联系,尤其存在局部缺陷的情况下;另一方面,从粥样斑块到动脉瘤组织,其材料力学行为也受炎症等病理特征的影响,最近的研究发现和多聚糖蛋白的沉积密切相关。本报告将着重介绍剑桥大学放射系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组在影像和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微观结构,尤其是纤维网络和多聚糖蛋白,讨论斑块和动脉瘤的稳定性。

报告时间:

2018.10.12 (星期五),3:00-5:00 PM(Q&A:4:00-5:00 PM)

报告地点:

四牌楼校区逸夫科技馆,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楼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