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抗击“非典”的形势艰巨而复杂,生医系全体师生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团结进取,奋发向上,以实际行动迎接考验。
一、确立明确的“抗非“指导思想:思想重视,行动到位,振奋精神,沉着应对。一手抓“非典”防治,一手抓教学科研,誓夺两个战役的胜利。
二、建立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生医系防治“非典”领导小组,由周曼云、顾宁、孙啸、舒华忠、洪忠训、张来喜、高庆华7人组成。组长:周曼云,副组长:顾宁。秘书:高庆华。系内各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三、努力把宣传工作做到位。
1、认真组织学习。组织党员学习教育部给共产党员的一封信以及新时期优秀干部郑培民的先进事迹。要求党支部及党员干部把防治“非典”工作作为一场战役来打,作为三个“代表”来落实。党政干部结合工作和思想实际发表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2、两次召开防治“非典”领导小组及党政工团、各部门负责人会议,传达学校防治“非典”会议精神,布置工作,落实任务,讨论对策。
3、充分利用全系健全的网络,发挥其在防控“非典”中的宣传作用。做到消息、通知、防控“非典”知识宣传、科研学科动态等信息的发布及时准确,覆盖面宽,信息量大,收看率高。
制定了网络管理规章,由系副主任孙啸教授负责分管,保证网络快速、安全、健康运转。
4、通过讲评会、简报、橱窗、网络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宣传。多次召开党员干部会、班主任会进行落实。
5、学术网站在抗击“非典”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吴健雄实验室在生医系主页新建了“SARS网站”,开辟了最新消息、SARS介绍、SARS研究、SARS互联和SARS论坛等专栏,在宣传生医系及实验室有关防治“非典”方面的信息和动态的同时,快速、全面反映了SARS以及SARS病毒在病原学、基因组学、预防、诊断与治疗等研究动态和进展,内容生动、活泼,充满知识性和学术性,深受国内网友的喜爱,一些著名的网络搜索工具(如google等)都在 “SARS研究”主题的显著位置列出该网页。很好的发挥了学术网站在抗击“非典”中的特殊作用。
四、“防非”措施扎实,行动到位,运转快速。
1、我系是学校消毒工作做得最早的单位之一。4月21日设法买到84消毒液,首先对浦口校区学生宿舍消毒。4月22日,在组织货源困难的情况下,吴健雄实验室设法配置了消毒液对本部实验室、办公室及部分学生宿舍进行消毒。校工会发放的消毒液,由系工会主席负责调配、每天发放给各部门,每天消毒。给教工买了喷雾器,要求家庭消毒。在货源紧缺的情况下,为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设法买了口罩。
2、建立快捷的应急通讯网。建立了领导小组应急状态通讯网,学生线应急状态通讯网。工作领导小组所有成员的联系方式向全系师生公开,并保持24小时畅通。遇有紧急发病情况,学生报告总支副书记,教工报告总支书记。
3、实行层层负责制。
把防治“非典”工作列为“重中之重”,责任到人、分工到人,一级对一级负责。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各班级班主任、各党支部书记、各位导师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及时把学校和系防控“非典”的指示精神传达到每一位师生,随时掌握本单位人员的思想、行动、身体状况,有紧急情况立即报告系领导小组,如有疏漏或懈怠将追究主要领导人的责任。特聘教授陆祖宏、罗立民同志工作都很忙,但“防非”工作一点也不马虎,带头落实各项“防非”工作,指定专人抓“防非”,了解师生身体健康状况、往返外地情况,每天及时报告系办。
4、建立学生、教师、离退休老同志健康状况每日报告制度。
本着对广大师生员工高度负责的精神,要求各部门每天零报告。教师、离退休老同志由各学科组、党支部统计后向系办报告,学生按三个校区统计上报。
5、认真调查4月份以来从外地回来人员的情况,对重点疫区或外地回来的人员予以隔离,对在康桥宾馆隔离的博士生送去慰问品和全系师生的问候。对外地回来的学生和家属,进行体检和自我隔离。至今,已经对两名教师和三名学生进行了隔离。密切关注师生动态,决不遗漏任何问题。
6、掀起一场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各单位、各班级打扫卫生;在学生中开展了“文明宿舍”评比活动;经常开窗,保持办公场所通风透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非典使大家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7、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禁止去外地出差,要求在南京各单位做实验的老师学生必须撤回。毕业班学生出外面试应聘的,一定要事先报告,批准后方可出行。要求全体师生无条件服从学校有关防治“非典”的规定,违者按章处理。现在已经对违规的4名学生作出了处理。
8、根据学校要求,制定并修改了生医系防控“非典”预案,宣传到全体教工、学生和离退休同志。
9、努力抓好学生工作。我系学生共分3个校区,研究生达200多人。学生流动性大,给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学办的干部克服困难,加强值班,深入第一线,发挥学生骨干作用。努力发挥兼职班主任、导师的作用,做到多层面、多方位管理,使教书育人、制度育人、管理育人落到实处。
10、抓住难得的机遇,加强科研攻关,向SARS病毒开战,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在SARS病毒袭来时,实验室利用学科专业和人才密集的优势,组织师生开展了对“管盖型呼吸道发热诊断基因芯片及其检测试剂”、“空气病毒快速富集和检测仪”、“空气消毒机”、“具有杀病菌等特殊功效的(医用)防护口罩”等多个项目的研究。
“管盖型呼吸道发热诊断基因芯片及其检测试剂”,拟在定点医院试用后,5月底应用于“非典”防治工作。
“空气病毒快速富集和检测仪”,可对空气中的病毒进行采样、浓缩,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空气中的极微量病毒进行高效收集和检测。目前,国际上尚无类似的产品装置。该装置已于5月2日完成实验室样机,将于5月25日前完成正式产品,首批20台将很开应用于非典防治的第一线。
以高活性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效应杀灭非典型肺炎病毒,是顾忠泽教授研制的项目,现已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在研究基础上,还和有关企业合作研制出了可在医院,救护车,中央空调以及公共场所杀灭空气中病毒的空气消毒机,准备尽快将该产品推向市场,以控制SARS病毒的传染。
系主任顾宁教授等研制的具有杀病菌等特殊功效的(医用)防护口罩,能在口罩的近表层和中间层分别形成一道防护区,起到有效抑菌、杀菌及抗病毒的功能。
该实验室除顾宁、陆祖宏、顾忠泽教授是党员以外,还有唐祖明、肖忠党、王声乐等党员骨干。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党员同志以实际行动干在第一线,带动青年教师、青年学生夜以继日、刻苦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很好地发挥了党支部和党员同志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在科研攻关的同时,我系教学和毕业设计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师敬业爱岗,恪尽职守,往返于三个校区上课,任劳任怨。全体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誓夺抗击“非典”和科学研究两个战役的胜利。
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 5月16日
一、确立明确的“抗非“指导思想:思想重视,行动到位,振奋精神,沉着应对。一手抓“非典”防治,一手抓教学科研,誓夺两个战役的胜利。
二、建立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生医系防治“非典”领导小组,由周曼云、顾宁、孙啸、舒华忠、洪忠训、张来喜、高庆华7人组成。组长:周曼云,副组长:顾宁。秘书:高庆华。系内各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三、努力把宣传工作做到位。
1、认真组织学习。组织党员学习教育部给共产党员的一封信以及新时期优秀干部郑培民的先进事迹。要求党支部及党员干部把防治“非典”工作作为一场战役来打,作为三个“代表”来落实。党政干部结合工作和思想实际发表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2、两次召开防治“非典”领导小组及党政工团、各部门负责人会议,传达学校防治“非典”会议精神,布置工作,落实任务,讨论对策。
3、充分利用全系健全的网络,发挥其在防控“非典”中的宣传作用。做到消息、通知、防控“非典”知识宣传、科研学科动态等信息的发布及时准确,覆盖面宽,信息量大,收看率高。
制定了网络管理规章,由系副主任孙啸教授负责分管,保证网络快速、安全、健康运转。
4、通过讲评会、简报、橱窗、网络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宣传。多次召开党员干部会、班主任会进行落实。
5、学术网站在抗击“非典”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吴健雄实验室在生医系主页新建了“SARS网站”,开辟了最新消息、SARS介绍、SARS研究、SARS互联和SARS论坛等专栏,在宣传生医系及实验室有关防治“非典”方面的信息和动态的同时,快速、全面反映了SARS以及SARS病毒在病原学、基因组学、预防、诊断与治疗等研究动态和进展,内容生动、活泼,充满知识性和学术性,深受国内网友的喜爱,一些著名的网络搜索工具(如google等)都在 “SARS研究”主题的显著位置列出该网页。很好的发挥了学术网站在抗击“非典”中的特殊作用。
四、“防非”措施扎实,行动到位,运转快速。
1、我系是学校消毒工作做得最早的单位之一。4月21日设法买到84消毒液,首先对浦口校区学生宿舍消毒。4月22日,在组织货源困难的情况下,吴健雄实验室设法配置了消毒液对本部实验室、办公室及部分学生宿舍进行消毒。校工会发放的消毒液,由系工会主席负责调配、每天发放给各部门,每天消毒。给教工买了喷雾器,要求家庭消毒。在货源紧缺的情况下,为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设法买了口罩。
2、建立快捷的应急通讯网。建立了领导小组应急状态通讯网,学生线应急状态通讯网。工作领导小组所有成员的联系方式向全系师生公开,并保持24小时畅通。遇有紧急发病情况,学生报告总支副书记,教工报告总支书记。
3、实行层层负责制。
把防治“非典”工作列为“重中之重”,责任到人、分工到人,一级对一级负责。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各班级班主任、各党支部书记、各位导师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及时把学校和系防控“非典”的指示精神传达到每一位师生,随时掌握本单位人员的思想、行动、身体状况,有紧急情况立即报告系领导小组,如有疏漏或懈怠将追究主要领导人的责任。特聘教授陆祖宏、罗立民同志工作都很忙,但“防非”工作一点也不马虎,带头落实各项“防非”工作,指定专人抓“防非”,了解师生身体健康状况、往返外地情况,每天及时报告系办。
4、建立学生、教师、离退休老同志健康状况每日报告制度。
本着对广大师生员工高度负责的精神,要求各部门每天零报告。教师、离退休老同志由各学科组、党支部统计后向系办报告,学生按三个校区统计上报。
5、认真调查4月份以来从外地回来人员的情况,对重点疫区或外地回来的人员予以隔离,对在康桥宾馆隔离的博士生送去慰问品和全系师生的问候。对外地回来的学生和家属,进行体检和自我隔离。至今,已经对两名教师和三名学生进行了隔离。密切关注师生动态,决不遗漏任何问题。
6、掀起一场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各单位、各班级打扫卫生;在学生中开展了“文明宿舍”评比活动;经常开窗,保持办公场所通风透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非典使大家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7、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禁止去外地出差,要求在南京各单位做实验的老师学生必须撤回。毕业班学生出外面试应聘的,一定要事先报告,批准后方可出行。要求全体师生无条件服从学校有关防治“非典”的规定,违者按章处理。现在已经对违规的4名学生作出了处理。
8、根据学校要求,制定并修改了生医系防控“非典”预案,宣传到全体教工、学生和离退休同志。
9、努力抓好学生工作。我系学生共分3个校区,研究生达200多人。学生流动性大,给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学办的干部克服困难,加强值班,深入第一线,发挥学生骨干作用。努力发挥兼职班主任、导师的作用,做到多层面、多方位管理,使教书育人、制度育人、管理育人落到实处。
10、抓住难得的机遇,加强科研攻关,向SARS病毒开战,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在SARS病毒袭来时,实验室利用学科专业和人才密集的优势,组织师生开展了对“管盖型呼吸道发热诊断基因芯片及其检测试剂”、“空气病毒快速富集和检测仪”、“空气消毒机”、“具有杀病菌等特殊功效的(医用)防护口罩”等多个项目的研究。
“管盖型呼吸道发热诊断基因芯片及其检测试剂”,拟在定点医院试用后,5月底应用于“非典”防治工作。
“空气病毒快速富集和检测仪”,可对空气中的病毒进行采样、浓缩,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空气中的极微量病毒进行高效收集和检测。目前,国际上尚无类似的产品装置。该装置已于5月2日完成实验室样机,将于5月25日前完成正式产品,首批20台将很开应用于非典防治的第一线。
以高活性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效应杀灭非典型肺炎病毒,是顾忠泽教授研制的项目,现已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在研究基础上,还和有关企业合作研制出了可在医院,救护车,中央空调以及公共场所杀灭空气中病毒的空气消毒机,准备尽快将该产品推向市场,以控制SARS病毒的传染。
系主任顾宁教授等研制的具有杀病菌等特殊功效的(医用)防护口罩,能在口罩的近表层和中间层分别形成一道防护区,起到有效抑菌、杀菌及抗病毒的功能。
该实验室除顾宁、陆祖宏、顾忠泽教授是党员以外,还有唐祖明、肖忠党、王声乐等党员骨干。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党员同志以实际行动干在第一线,带动青年教师、青年学生夜以继日、刻苦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很好地发挥了党支部和党员同志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在科研攻关的同时,我系教学和毕业设计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师敬业爱岗,恪尽职守,往返于三个校区上课,任劳任怨。全体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誓夺抗击“非典”和科学研究两个战役的胜利。
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 5月16日